近期,非洲猪瘟疫情再度在各地肆虐,让整个生猪养殖行业如临大敌。据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数据,2025年4月,国际上共发生889起非瘟疫情,5月19 - 23日,短短5天,全球就有5个国家发生180起。国内虽尚未出现大规模爆发,但宁夏、山西等局部地区的零星病例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公司近期在一线服务帮助猪场拔牙过程中发现蓝耳阳性,尤其是蓝耳波动大的猪场更容易发生非瘟,因此,养殖户们必须深刻认识到蓝耳与非瘟之间的紧密关联,才能在这场疫病保卫战中抢占先机。
蓝耳病为何会增大非瘟感染几率?
蓝耳病,学名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是养猪业的常客,更是典型的免疫抑制性疾病。一旦猪群感染蓝耳病,免疫系统就像被打开了缺口,节节败退。
蓝耳病病毒最爱攻击猪的巨噬细胞和胸腺。巨噬细胞作为免疫系统的“先锋部队”,能吞噬和清除病原体,却被蓝耳病病毒大量破坏,导致免疫功能严重受损。而胸腺可以培养出各种免疫细胞来对抗病毒,其分泌的胸腺肽,对于对抗非洲猪瘟病毒具有重要作用,蓝耳病却让胸腺提前退化,让猪群失去这一有力防御。
免疫力下降的猪群,不仅容易继发支原体肺炎等细菌性疾病,对非瘟病毒的抵抗力更是直线下降,成为任其宰割的“羔羊” 。从临床数据来看,蓝耳病不稳定的猪场,非瘟发病率比蓝耳稳定猪场高出数倍,一旦发病,“拔牙”成功率也更低,损失惨重。
防控建议:双管齐下,狙击蓝耳与非瘟
结合公司近6年来防非控蓝实战经验,总结方案如下:
1、平时做好周边环境消毒消杀工作,对外面进场的所有物品,消毒后方可进场;
2、如果怀疑猪被感染,立即采取拔牙措施,防止病毒扩散,减少猪只的伤亡;
3,提高猪群免疫力和抗病力,防止非瘟的感染;采用以下方案有明显防治效果:
非洲猪瘟防控如同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容不得半点马虎。每一位养殖户都要把防控工作落到实处,为猪场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如果您在非瘟防控过程中有任何疑问或经验,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