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按照国务院部署,农业农村部实施了生猪产能调控方案,“按照目前供求状况,能繁母猪存栏量稳定在4100万头的95%—105%都是合理区间,只要在这个区间波动就是合理的,也是稳定的,生猪生产波动就会平缓。
“猪肉产品是事关民生的产品。当前正值消费淡季,由于前期养殖场(户)压栏惜售,猪肉产量还在增加,生猪价格持续低位运行,导致养殖场(户)出现阶段性亏损。”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在介绍2023年一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时表示。
近年来,按照国务院部署,农业农村部实施了生猪产能调控方案,“按照目前供求状况,能繁母猪存栏量稳定在4100万头的95%—105%都是合理区间,只要在这个区间波动就是合理的,也是稳定的,生猪生产波动就会平缓。”
“综合判断,生猪养殖有望在二季度末实现扭亏为盈,上半年养殖亏损程度整体将轻于上年同期,价格起落有望趋于平缓。”曾衍德说。
据专家介绍,4月份全国能繁母猪存栏环比下降0.5%,同比增长2.6%,4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4284万头,处于产能调控的绿色合理区域上沿,生猪产能正在有序回调。
我们先来看这5个月以来能繁母猪的去化情况:
1月末能繁母猪存栏4367万头,比12月减少23万头,环比下降0.5%
2月末能繁母猪存栏4343万头,比1月减少24万头,环比下降0.6%
3月末能繁母猪存栏4305万头,比2月减少38万头,环比下降0.9%
4月末能繁母猪存栏4284万头,比3月减少21万头,环比下降0.5%
以上4个月能繁母猪的已知存栏变动说明,前3个月母猪的主动淘汰量是呈上升趋势的,而4月份能繁母猪的主动淘汰量明显减少,这也就意味着生猪产能去化又减速了。
另外,虽然目前5月份的母猪存栏数据暂未统计出来,但是据业内机构监测,南方各规模场主动缓慢扩产能节奏仍在推进中,不排除5月份能繁母猪存栏由减转增可能性,这么来看,生猪产能的去化任重而道远。
你亏、我亏、全行业亏,生猪产能却迟迟不去化,到底又是为了哪般?
根据Mysteel农产品数据统计,全国7公斤断奶仔猪5月18日均价为544.29元/头,较5月11日上涨5.48元/头,环比上涨1.02%。部分区域上涨10-20元/头,主流成交价在530-570元/头,仔猪盈利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国7公斤断奶仔猪均价自春节前后360元/公斤的成本线附近,历经一月时间上涨至587元/公斤的高点,并在550元/公斤附近持续震荡运行至今,7公斤仔猪同期销售盈利远超商品猪。由此可见,相对商品猪长时间亏损,而仔猪盈利能力依旧坚挺,生猪产能去化较为缓慢。
通过对比规模场及中小散户能繁母猪存栏情况的变化、仔猪价格等数据,现阶段规模企业依旧不愿意放弃市场份额、主动去化自己的能繁母猪,而现阶段的仔猪价格也成为能繁母猪去化缓慢的主因之一。
4月份,全国生猪出栏环比增长3.1%,同比增长6.7%。今年以来,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屠宰量保持高位水平,3月份、4月份均环比增长,自去年12月开始连续5个月同比高于去年同期。从猪肉供给来看,今年以来生猪出栏活重均高于去年同期,出栏量和出栏活重均增加,进一步提升了猪肉供给量。1月份至4月份,我国猪肉进口67万吨,同比增长19.9%,猪肉供给充裕。
从需求来看,节后消费虽然有过短期提振,但目前仍处于传统消费淡季。从政策调控来看,冻猪肉收储未落地,即将收储的信息对市场提振时间较短,没能改变猪价回落的趋势。
上周,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白条猪日均上市1716.29头,而去年同期日均上市1913.14头,年同比减少10.29%。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统计部经理刘通表示,上市量年同比降幅较大主要是因为去年其他批发市场因疫情防控被临时封闭,客户转而到新发地市场采购,而上周后期有屠宰厂因为价低亏损暂停了1天的营业。
5月17日白条猪批发价格最低下降到16.25元/公斤,低于4月15日16.30元/公斤的阶段最低价,这表明肉价还在继续下探。这个最低价出现以后,屠宰商不约而同地减少了上市量。上周后期,新发地白条猪批发价格有所反弹。刘通认为,这不具有趋势性,猪肉价格磨底的局面并没有改变,后期可能还会继续下滑。
新希望预计下半年生猪行情好转
5月22日,新希望(000876)如期召开2022年年度股东大会,董事长刘畅线上参会,执行董事长张明贵、财务总监陈兴垚、董事会秘书兰佳等高管参与现场会议,并吸引了数十名投资者及券商研究员参会交流。
在股东会上,张明贵明确表示,2023年将全面启动降杠杆降负债,为公司未来腾出更充分的发展空间。针对生猪行情,新希望高管普遍给出了乐观预判,今年下半年猪价有望整体好于上半年。
回顾2022年,新希望经营业绩有所回升,但受制于整体生猪行业的波动,财务数据层面仍处于亏损状态。据财报披露,2022年,新希望实现营业收入1415.08亿元,同比增长12.07%;实现净利润则为-14.6亿,较2021年巨额损的95.91亿元,已实现大幅减亏84.77%。其中,新希望饲料产业盈利13.6亿,禽产业亏损1亿,猪产业亏损24.6亿,食品产业盈利1.9亿,民生银行投资盈利9.8亿,总部费用、联营公司、利息等相关费用约14.2亿。毫无疑问,养猪业务是对新希望影响最为重大的核心业务,上市公司业绩好坏就要看养猪业务好坏。截至2022年末,新希望建成及在建的种猪场产能按照母猪产床规模约为165万头,建成及在建的自育肥场产能约为480万头的存栏规模。2022年,新希望全年生猪出栏数达到1462万头,跻身全国第三。张明贵表示,新希望生猪养殖成本每个季度都有明确的下降,今年一季度受疫情影响,有小幅反弹,但进入4月,又重回下降通道,未来几个月后会类似。2023年,新希望会大力气在闲置资产上进行消化,目标思路比较清晰,最主要是执行和落地。张明贵透露,今年他超过六成的精力会用于推动中心工作,新希望肯定会有比较良性的发展方案。从外部形势上,2022年上半年猪价持续低位运行,加上饲料原料价格上涨,以及年初弱毒非瘟在北方多地的再度爆发,使全行业承受较大压力,也推动生猪产能的阶段性去化。对此,陈兴垚指出,这种短期产能去化叠加“二次育肥”的影响,使猪价在下半年出现了超预期的大幅上涨,但“二次育肥”集中出栏及年底消费不达预期,也造成了猪价在年底的回落。尽管行情跌宕起伏,但公司养猪业务各方面生产指标、最终出栏成本、各环节管理能力都得到了大幅的改善或提升,也抓住行情回暖的机会,在下半年实现了盈利,全年大幅减亏。不过,陈兴垚坦言,对猪周期的判断越来越困难,2021年5月猪价跌破17元/公斤,全行业没有预计到周期的快速变化。一部分杠杆是加在周期之前,那时猪价是32元/公斤,预期猪价会缓慢下行。加杠杆后,新希望产能增加,形成了负债。近年来,随着猪价的大幅波动,而全中国没有任何一个人能把猪价降到10元/公斤以下。2022上半年猪价高,部分企业可能全年盈利,但下半年生猪养殖全行业亏损。2022下半年以来,育肥体系全面改善,在饲育端和放养端的组织能力都有长足进步。陈兴垚预计,在这种情况下,今年下半年猪价整体好于上半年。新希望猪产业从过去极高的成本,2021年一季度在28元/公斤的成本降到2023年17.4元/公斤,再到2023年4月已经降到了16.9元/公斤。猪市场肯定是存在的,所以新希望最核心要去做的是,快速将成本降到行业平均线以下,以及争取达到行业优秀水平。在股东大会上,张明贵提到,养猪企业要具备三大核心竞争力,那就是养殖成本是否具备持续下行的能力;周期的变化跟过去相比呈现不同的现象和规律,现在猪周期更加碎片化,波动的频率和规律更加碎片化,判断的精度和可预见性更难,这对企业资本实力与养殖成本管控力要求更高;第三就是企业的综合管理能力。张明贵明确表示,今年新希望有四个核心工作:第一是养猪成本进行良性下行后,要做的更好需要更加精耕细作,5月初新希望专门成立了养猪BG事业群,由副总裁陶玉岭来兼任事业群的首任总裁;第二,2022年新希望全面减亏,2023年经营要实现全面扭亏;第三,新希望全面启动降杠杆降负债,为公司未来腾出更充分的发展空间;第四,要在养猪资产综合利用上全面进步。在张明贵看来,上述四个工作将构成上市公司的中心工作,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积极进展,这些工作有利于新希望形成良好的发展渠道。针对杠杆,陈兴垚补充称,未来新希望不会再去加杠杆,并对一部分投资和发展进行管控和压降。虽然新希望负债率偏高,但总体可控,预计从到今年年底到明年,上市公司的负债率会得到一定的控制,公司的目标是把负债率控制在65%以内。目前,生猪市场出现了几大变化,业内对猪价判断不一致;磨底时间比较长,对做投资的资本消耗比较大。陈兴垚表示,新希望从2021年开始就在关注猪周期研究猪周期,为此成立了专门的研究团队。收集数据,通过这两年的研究,发现要预判猪周期难度非常大。实际上,核心判断依据就是供求关系,需求端较为比较稳定,更多需要从供应端来看量,供应端看生产母猪的数据和性能,根据生产母猪性能回去做一些优化。此前,新希望在调研中披露,今年二三月份均价较低,原本预计4月中旬猪价会上升到15~16元/kg,目前看来没有达到预期。但预计基于消费端的相对稳定,都是进入2023年,伴随着行业的回暖,新希望业绩也有了进一步改善。今年一季度,新希望实现营业收入339.07亿元,同比增长14.92%;净利润为-16.9亿元,同比减亏12亿元。其中,饲料产业盈利2.7亿,禽产业盈利5700万(同比增长1.7亿),猪产业亏损18.4亿(同比减亏12.8亿);食品产业盈利3600万(同比略有增长);总部费用及其他杂项(包括联营公司亏损)为6.4亿(同比增加2.8亿),主要是贷款利息增加了,还有一些工资费用开支以及股权激励费用开支;民生银行投资盈利4.4亿(同比增加1600万)。